“玉·见迭变——中国当代玉质媒介艺术展”海报
“玉·见迭变——中国当代玉质媒介艺术展”为“玉·见”系列的第四展,笔者有幸担任此系列展两届策展助理,今文集出版,回溯记忆,感念于此。
回想上届“玉·见学院”在线上展陈,作品以云端媒介飘入大众视野。展览关注学院与民间、艺术与工艺碰撞融通的教学新模式,探讨玉雕在新时期学院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云展似以石投湖,在静谧许久的学院玉雕领域荡起涟漪,同时作品泛起的叠影也为此次实体展览勾勒出轮廓。系列展览优秀作品得到良好反馈,吸引着更多相关领域人群参与。在钱亮博士与王振馆长的共同推动下,“迭变展”因《翡翠》杂志与深圳珠宝博物馆结缘,从云端得以凝露于线下,集中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玉质媒介的运用,探讨玉雕美学的视觉呈现,在“玉见”历史的同时见未来。
“玉·见迭变”展览现场
刘烽《屋脊》 玉 2021年
钱亮博士提出玉雕的当代转向,引出迭变主题,迭变指的是交替变化,在创新与传承的语境中,其认识该变化不是“破旧立新”,而是“温故知新”。展览始终秉承着该理念,通过作品的选取与展陈方式体现出对中国玉文化历史迭变的观照主线。作品类型多样,展陈依据时间为轴,由最初直观呈现玉质材料质感与经典工艺造型的作品开始,借玉的特质与优势,结合精湛的技艺,给观者带来熟悉的文化记忆;紧接着展览根据传统玉雕中对原料的珍惜、善待,从其因材施艺、化瑕为瑜、俏色巧形等造物观中衔接对玉材料属性的幻化,寻求“传统再造”的可能性,展示出更具实验性、观念性的作品;在对玉本体材质的关注外,展览还引入了复合材料的板块,多种元素的增添,通过对比搭配,不同材质间碰撞融合出了新的视觉感受;展陈终章更是突出了玉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观念,展现出玉质媒介在当代艺术领域广博的辐射面。古人“以德比玉”,现今文人艺术家凝聚玉文化同样诉说着作品形态之外的艺术追求与文化自信。
钱亮、王振编著《玉·见迭变——中国当代玉质媒介艺术展作品文集》
书籍内页——美术史论家宋伟光先生题字
书籍内页——参展艺术家
一本文集凝聚佳作、美文与专家妙语,成书尤为难得。如许正龙教授所言:“书本最好的归宿是留存于图书馆与个人书房。”展览以纸媒的形式继续进入大众视野,温存阶段记忆,秉承着“以当代雕塑样式转换与活化传统文化资源”这一理念,探析玉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相信凭借玉材料先天的亲和力与深厚的文化基础,在一次次展览活动助推下,串联起学院与民间、艺术与工艺的共同发展,必将“玉·见迭变”!
0979-84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