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系是由我国西部众多山脉所组成的雄伟山系。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端,向东直下,横贯新疆、西藏、青海间,北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接浩瀚无垠的藏北高原,然后东沿入青海境内,一直绵延到四川边境与岷山和邛崃山相接,为亚洲最长的山系之一。自西向东绵亘 2500km。西窄东宽,约宽 130~200km,平均海拔5500m~6000m,总面积达 50.多万平方千米。从空中俯瞰,昆仑山高大雄伟,宛如一条巨蟒盘亘于亚洲中部,所以被称为“亚洲脊柱”。因为昆仑山横空出世,气势磅礴,所以被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祖祖辈辈生活在昆仑山区的藏族人民,更是恭敬地称昆仑山为“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宗山的意思。虽然从空中看,整个昆仑山系几乎无险峻的高峰,山脊多平滑呈圆形,使人不由得产生一种亲和感。但昆仑山北麓巍峨险峻,峰顶终年积雪,又显露出一派威严,令人顿生敬畏,觉得它神秘莫测。因此在我国古代传说中,中国西部的昆仑山与东海的蓬莱三岛,都是神话故事的发祥地。故而昆仑山除了产出名玉之外,还蕴藏着许多与之相关的神话和传说。
一、穆天子巡视玉石之路
据《晋书》记载,晋代太康二年(公元 281 年)在今天的河南汲县,因两个盗墓贼的缘故,偶然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魏王墓葬,出土了大量竹简,史称“汲家竹书”,其中记载的《穆天子传》是部以记行体例描述古代东西交通路线的书籍。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一段动人传说,这也是最早关于昆仑玉石由西域进入中原的文字记载。这部书假托周穆王之名,实则是东方商贾西行的记录,内容多与古代史地书籍记载的内容相吻合。书中最关键的是记录了昆仑山产玉地区及行走路线,几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贯通东西方玉石之路的线路图。
书中记载,相传西周穆王被昆仑山的神秘所吸引,唯有一游才解心结。于是他在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 989年),驾着人匹骏马,带着七华之士,有神力者当车天,日行三万里,从益蜀山( 今山西高平县)南行进,进入河北;又向西行,沿黄河青海乐都羌人的游牧地,然后到达今天柴达木盆地;穿越山路,再到达昆仑山坡,在赤水的北岸宿营三天。穆天子从里登上昆仑山,在山中拜谒了黄帝的宫殿,为黄帝时的大臣丰隆之墓培土,并与美若天仙的西王母会面。西王母热情招待了穆王一行,在昆仑山上摆宴对歌,两人互生爱慕之情。可是穆王作为一国之君最终要回去,临行时他们难舍难分。西王母送他八车宝玉,约穆王三年后一定要再来。
后来穆天子下山,向西路过珠泽(今于田县龙湖),珠泽水域方圆三十里,湖泊四周生长着茂密的芦苇,穆天子在此处钓鱼。珠泽人向穆天子献白玉石,穆天子赏赐珠泽人金环、珠带、贝饰品等物,又赏赐黄牛十二只,并留下三十个饲养人放牧。接着穆天子离开珠泽向西,从北坡登上了春山(今帕米尔高原),在这里又得到了白色美玉。向西行到了赤乌,这个地方的居民是周代迁徙来的羌人。从这里北上又折行向东过黑水(今叶尔羌河),来到了“群玉之山”,在这里取得玉石、玉器,用车盛载了万只玉石。
穆天子北上又向西行,到达了今天的伊犁,向西到达玄池水(今伊塞克湖)畔,又到今楚河流域狩猎九天,然后东归南下到今焉耆,由此到敦煌。穆天子大致按来时的路径,回到了今山西北部,南下渡河,返回都城宗周(今河南洛阳)。
《穆天子传》一书所记载的穆天子西行,经考证确有其事,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昆仑山玉石发现与交流的远古出处。自中原向西经青海乐都昆仑山南麓至昆仑山北坡一线,该书记述的路线比较明确。由此至西、至北行走的路线,正是东西方玉石之路的延伸。这部书的作者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应该是一位精于史地的中原人。所记载的内容虽未必都亲身经历,但原始材料应该出自前往西域贸易的商贾所见所闻。而这些商贾的贸易物品中,昆仑山所产的玉石占有很大比重。以此而论,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为最早的一部中西交流的玉石流通之路专著。而这条流通之路,对后来丝绸之路的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
目前在青海和新疆,历史记载中鲜见有汉代以前使用昆仑山软玉(和田玉、昆仑玉)的文献。见诸文字记载的,只有盗墓贼在西晋古墓中发现的《穆天子传》和那一段恋人般的传说,这些都说明当地人对玉石的重视。西域古代的各族人民把自己视为珍宝的玉石送给了周穆王,从此周朝玉器大行。昆仑山出产的玉石成为王室祭祀、大典的必需品,王公贵族日常表明身份、玩赏珍藏都须臾不可离开。
二、昆仑山火山爆发与玉石的形成
昆仑山最初载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竟然是火山爆发的奇观。而无数的神话故事借以流传后世,并在昆仑山中不断续写,也是从昆仑山火山爆发开始的。
亿万年间的地壳构造运动,不知造成了昆仑山多少次火山爆发和地震。《尚书·胤征》篇中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文中记录了距今约四千年的夏代,昆仑山曾发生过火山爆发,玉和山石在火焰中燃烧。这可能是中国地质史上有关火山爆发的最早记载,也是矿物学上对玉和石的最早界定。我们可以想象昆仑山火山爆发时的瑰丽壮观景象,地壳下的熔岩喷薄而出,烈火熊熊,一团团火球在山地间滚动,在烟雾缭绕的日子里,火热的岩浆渐渐冷却,直到有一天伴着昆仑美玉面世共生。
地震和火山爆发在当代依然发生。1951年5月27 日,昆仑山北麓的于田县阿其克库勒东南再次发生火山喷发,形成了近代以来火山周期性喷发的壮丽景观。而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青藏交界处的布达坂峰周围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也发生了8.1 级的特大地震。大白然用它无形的巨手,沿昆仑山南缘撕开了一条长450km的地震裂带。地震一是产生了裂缝,无论是山坡、谷地、河道、洪积扇等各种地貌地质,均被无形的力量一刀切开,切成宽度数十厘米至 10多米的深沟,地质坚硬的地方深不见底;二是鼓包。大地震造成了许多鼓包地带,鼓包大小不等,最高达 13m,宽数米至 10多米,最长达到 140 余米。由这两次火山爆发和大地震给大地造成了剧烈变动,可以想象在远古时代,昆仑山持续造山和孕育玉石的漫长艰难。
昆仑山历史上火山爆发、地震的史实,反映在神话传说中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炼石补天”的动人神话传说。对于这两个惊心动魄的神话传说,许多人觉得荒诞不可信。但是通过神话传说能够映射历史的影子,认识当时的历史情况。传说中的天塌地陷,可能就是一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地震灾害。原始时代的人们不可能认识火山爆发与地震,他们认为,天地塌陷是因为撑天的柱子折了,拉地的绳子断了。也有人认为,在这里把各种灾难都集中起来是绝不可能的。但实际上,这些灾难同时发生有一定因果联系。大地震通常伴随气候异常,有可能出现降雨量升高。在古代,平地多数是水乡泽国,暴雨一旦出现必然会造成洪水滔滔。而伴随暴雨的霹雳雷电极容易使森林发生火灾。古代时期,我国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而森林大火必然威胁人们的生存。火灾烧死了各种小动物,而食草动物也饿死了,以小动物、食草动物为食的大动物、食肉动物饥饿难耐,于是就窜出森林吃人。因此,各种灾难同时出现完全可能。
有人认为天不可补。实际上,女娲补天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原始人看到陨石流星落下来时是烧红的,就认为天上的星星是石头烧炼形成的,于是认为烧炼的石头可以补天。用这个方式补天以后,恰好地震灾难平息了,他们就误认为,将烧炼的石头扔上天是很灵验的补天方法。
作为中国第一神山,千百年来昆仑山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作为中国第一软玉,昆仑山中出产的和田白玉和昆仑白玉的诞生永远是难解之谜。但我们从古代昆仑山巨大的火山爆发和强烈地震,联想到共工氏驾龙凌空,猛地撞向昆仑山脉的不周山。一声震天巨响,不周山拦腰折断,山体轰然崩塌,天地发生巨变,山川移动,江河变流,大地向东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倾倒,日月星辰改变了位置。远古的神话也许应验了古代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也许应验了地质学上透闪石软玉的成玉原理。
三、昆仑山和昆仑山玉石的崇拜
秦汉以前的古代交通极不发达,昆仑山就是古代中原人所知道的天下最高山脉。古代的人们认为昆仑山最高,最接近于天帝,因而登昆仑山可以接近天帝,与天帝对话并得到福祉。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不辞万里之遥登临昆仑山,人们只能根据传说和想象,在昆仑山设亭台,仿照祭祀仪式,祈祷天帝降福。古时人们崇拜大山,昆仑山很早以前就被中原人视为神山。因为昆仑山距离中原遥远,虽然历代皇帝不便于登山或封禅,但它盛产美玉。
加上许多传说的故事,所以昆仑山在“三代”时名气已相当大。至迟在周代,周天子就已经意识到要想让诸侯们唯命是从,除了武力征服,精神上的征服也同等重要,最充足的理由是借天帝和神的名义,赋予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于是,构建了一套思想体系,将昆仑山虚拟为天帝授权于人间天子的地方,黄帝的驻地也请到了昆仑山,并且在昆仑山顶建宫殿,使之成为人格化的神山,这种情况至少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所以《山海经》中说,昆仑山是天帝的“下都”,这座世上建筑最高的宫殿,是天帝在人间的唯一居所,是所有历代天子膜拜的地方。周代天子的始祖是后稷,他生在西方,周人就把西方当做自己的发祥地。从对日月的崇拜开始,到借助天帝之力,表面上是周人继承天帝的意志,实际上是以族源、出身来维系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传说时代五帝对天的崇拜、周代法天制度的建立,以及先秦各家流派的思想,都与昆仑山神话的生成有密切关系。但这一切都基于昆仑山的存在而产生,并不是凭空虚构。在这些基本素材之上产生的神话传说.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古代人崇拜大山,更崇拜玉石,并以玉祭祀山神。昆仑之巅是名玉的源头。(不过在新疆和青海分别称“和田玉”“昆仑玉”而已 ),在众多的珍宝奇物中,古人唯独将玉石比作“君子”,“君子之风”乃无数文人贤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温润、高洁、坚韧、风采,昆仑山出产的软玉皆有之。因此,人们认为,以玉祭山是对山神赐福的虔诚回馈,所以,对昆仑山的崇敬就逐渐转向对昆仑山美玉的喜爱。在中原使用的玉器中,以昆仑山的玉质为最好,尤其是昆仑山所产的白玉。《穆天子传》记载中,用以赠答的礼品都离不开玉,尤其是周穆王以玉作礼器使用,反映了当时盛行礼玉之风,这一点中原与昆仑山地区是相同的。
有关昆仑山的种种神话传说,让巍巍昆仑充满了魅力。因为昆仑山是天帝的“下都”,昆仑山所产的美玉因而具有神秘性,这使人们对昆仑山和昆仑山美玉更加向往。玉的属性由物质而赋予了精神的内容,这是昆仑山神话的效应,亦是昆仑文化的重点,更是中华传统玉文化的源头,昆仑美玉从此与世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0979-8492019